記者林昀融/報導
「鬱鬱蔥蔥——112年度花蓮文化資產秋季分享會」於11月25日假花蓮縣縣定歷史建築「交通部台鐵管理局花蓮管理處」(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舉辦,講座活動圓滿落幕,展覽則會持續展出至12月29日,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活動當天講座精彩豐富,邀請到東華大學王鴻濬教授及佛光大學蔡明志副教授,分別與大家分享花蓮和宜蘭的林業發展,講題「花蓮林業產業與原住民——遷移開發與研究」及「從「羅東林場」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災害預防方面,邀請花蓮縣消防局專家黃文鴻先生,為大家解析不同類型的文化資產,該如何進行日常的管理維護,預防災害的發生,並邀請與會者分組檢視園區建物,設想消防設施可以如何配置,學員積極參與、討論精彩;最後,由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的陸俊元先生,為大家解惑文化資產概念與法規、管理及維護等問題。
文資展覽將展至12月29日,內容從農業和林業兩方面介紹花蓮文化資產的脈絡與發展歷程。花蓮已登錄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共126處,其中包括20處古蹟、65處歷史建築、2處聚落建築群,舉凡灌溉相關的水利設施,農產品加工的糖廠、酒廠,再到產品銷售所仰賴的交通運輸網絡如鐵道、橋梁、花蓮港,乃至移民村、信仰中心的神社遺蹟,林業產業文化園區如林田山(MORISAKA)林業聚落、各式辦公廳舍與宿舍等。
活動場地鐵道文化園區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花蓮出張所,為掌管花東鐵路的總指揮所,即辦公廳舍,明治42年(1909)設立,現今建築形式則為昭和7年(1932)改建而成,民國48年(1959)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沿用至民國77年(1988),後因車站西遷及鐵路拓寬工程而遭裁撤,直至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逐步整修。周圍還有臺鐵花蓮舊工務段、舊警務段建築群、前花蓮火車站加水塔、臺灣鐵路局花蓮管理處處長官邸等相關建物與設施。不妨抽空來參觀展覽,也逛逛這些文化資產,認識花蓮發展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