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文資分享會將於12/16登場 邀請參加認識文化資產

記者林昀融/報導

2024-12-13

     「113年度花蓮縣文化資產分享會」12月16日將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登場,分享會結合花蓮文資介紹展覽、文資講座、主題書展等活動,邀請民眾參與,一起認識花蓮的文化資產。

        花蓮目前已登錄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共129處,包括20處古蹟(1處暫定古蹟)、65處歷史建築、2處聚落建築群、4處文化景觀、6處考古遺址、13件古物、1種傳統表演藝術、5種傳統工藝、以及12種民俗文化資產,種類與其文化價值面向皆十分豐富。其中,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建物類的文化資產佔最多數,反映了自日治時期以來,人們在花蓮開拓的軌跡,舉凡廟宇、宅第、水利設施、交通設施、糖業、林業等都有遺產留存。許多資產點近年更逐步完成法定程序修復完工,開放大眾參觀使用,如「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電台(原台灣放送協會花蓮港放送局)」、花蓮將軍府1936「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等。

       今年度展覽將以交通發展軌跡為主軸,串聯相關資產點,如開發能高越嶺道所留下的「吉安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列冊的「檜林保線所」;與中橫公路相關的「太魯閣牌樓」、「中部東西橫公路慈雲橋」;與鐵道相關的「玉里迪階陸橋殘蹟」、「掃叭隧道」、「交通部台鐵管理局花蓮管理處」、「前花蓮火車站加水塔」、「台灣鐵路局花蓮管理處處長官邸」、「舊花蓮鐵路醫院」、「台鐵花蓮舊工務段、警務段建築群」、「台鐵舊林榮車站倉庫」、「玉里車站鐵道宿舍群」等;以及橋樑相關文化資產「曙光橋」、「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支亞干橋(豐平橋)」,帶大家從文化脈絡與發展歷程來認識花蓮的文化資產。

        而講座內容亦扣合展覽主題,邀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系主任鄭安睎副教授,透過古道與原住民舊社,認識台灣山林文化資產及歷史記憶等相關議題;另外,由於東部鐵道發展與糖鐵十分緊密相關,將放映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所長曾吉賢副教授拍攝之糖廠紀錄片;再者,邀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袁明道講師,從實際文化資產保存案例,說明台灣保存與活化的觀念與做法的變化,以及文化資產概念與法規、管理及維護等問題;而災害預防方面,邀請到花蓮縣消防局專家黃文鴻先生,為大家解析不同類型的文化資產,該如何進行日常的管理維護,預防災害的發生。

       活動將於12月16日上午九時舉辦開幕茶會,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城事news

採訪信箱:hlctnews@gmail.com

電話:0913-78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