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昀融/報導
「112年度花蓮文化資產秋季分享會」11月25日將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登場,分享會結合花蓮文資介紹展覽、文資講座、主題書展等活動,邀請民眾參與,一起認識花蓮的文化資產。
花蓮目前已登錄的文化資產有126處,包括20處古蹟、65處歷史建築、2處聚落建築群、4處文化景觀、6處考古遺址、13件古物、1種傳統表演藝術、5種傳統工藝、以及10種民俗。其中,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建物類的文化資產,反映了自日治時期以來,人們在花蓮開拓的軌跡,舉凡廟宇、宅第、水利設施、交通設施、糖業、林業等都有遺產留存,如農業灌溉的水利設施,農產品加工的糖廠、酒廠,再到產品銷售所仰賴的交通運輸網絡如鐵道、橋梁、花蓮港,乃至移民村、信仰中心的神社遺蹟,還有林務產業如林田山(MORISAKA)林業聚落、各式辦公廳舍與宿舍等等,因此,今年度的展覽將透過農業和林業兩方面,帶大家從文化脈絡與發展歷程來認識花蓮的文化資產。
而講座內容亦扣合展覽主題,邀請東華大學王鴻濬教授分享「花蓮林業產業與原住民——遷移開發與研究」,王教授有著多年調查花蓮林場的豐富經驗,相信演講會帶給大家對花蓮發展近一步的認識;再者,邀請佛光大學蔡明志副教授分享「從「羅東林場」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期待從其它林場的例子與花蓮相對照;災害預防方面,邀請到花蓮縣消防局專家黃文鴻先生,為大家解析不同類型的文化資產,該如何進行日常的管理維護,預防災害的發生;最後,由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的陸俊元先生,為大家解惑文化資產概念與法規、管理及維護等問題。
鐵道文化園區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窄軌鐵路基地遺址,活動場地(一館)為日治時期的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一街之隔則為(二館)臺鐵花蓮舊工務段、舊警務段建築群,附近還有前花蓮火車站加水塔、臺灣鐵路局花蓮管理處處長官邸等文化資產,參加活動的同時,也能認識東部鐵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