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為強化館舍主題核心、彰顯花蓮作為雕塑藝術平台,以持續推動地方藝術特色之扎根與深化,並強化地方美術史為年度目標。111年1月25日至3月30日邀請陶藝家王昱心老師駐館展出,19日(六)14時辦理開幕茶會及藝術對談。
王昱心老師首次應邀於花蓮石雕博物館辦理個展,讓花蓮民眾有機會先睹為快,機會難得,不容錯過。花蓮縣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長期吸引藝術家在此駐居創作,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更是全國首座石雕專題博物館,近年來更引進不同媒材的立體作品展覽,讓藝術家共享優質的展覽空間。本館提供展示、交流之平台,讓藝術家能透過互相觀摩競技,提供國人認識、欣賞多元豐富的藝術之美。
本展主題中的「bimisi」是鄒語,為種子發根、發芽之意,創作者王昱心老師長期關注南島語族古語、人、島嶼土地、海洋的關係,而「陀螺」在古老族群中是為喚醒土地的工具/法器,配合著初春播種祭儀式。因此,陀螺、種子與發芽的意象,加上海洋與船的造形,是與土地連結的創作發想,也是2022年『蒔光bimisi』個展的主要軸線。
展者王昱心老師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長年投身亞太島洲區域的跨文化藝術研究,三十年來的陶瓷藝術創作中,土地與海洋一直是影響她的重要元素,從材料採集、造形動力到環境勘探、觀看、辯證、回想,呈現於每次新作之中,已然發展出系統性的物件世界觀,更展現出對質料以及自然秩序的尊重。此次創作接續著2020年個展「波與浪間行走,安身於斯土」中的議題,從人與土地的古老契約,看見島嶼人們依賴小米的生命循環,從大自然的觀察、生命經驗的隱喻,以及時光的蔓延、播種,標誌著創作者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
吳勁毅局長表示:自去年至今,各縣市文化政策回歸著重自身特色的發展與深化。本展主軸為「蒔光bimisi」─以自己的土地、深耕文化特色。繼2021年11月底開展的「2021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創作展之後,我們很榮幸能邀請陶藝家王昱心老師繼續駐館展出,代表我們以深耕在地藝文及挖掘地方特色的決心,讓所有藝術家都能把花蓮當作自己家,快意在此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
本檔展覽除了有精彩作品,同時有展場影音導讀、開幕藝術對談等活動,歡迎喜愛陶塑藝術的朋友把握機會,踴躍前往石雕博物館觀賞。